不容置疑,小型旋挖機施工是一個掙錢的行當,生產施挖鉆機也是一個掙錢的產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型旋挖機在深基礎與地下空間工程、橋梁和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已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需求量不斷擴大的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
小型旋挖機發展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小型旋挖機配件國產化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小型旋挖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是以進口鉆機為主,步入本世初以后我國才開始進行規模生產,因為國產鉆機的整體液壓系統配置達不到國外先進水平,節能效果差,例如液壓馬達系統、液壓旋轉系統等,這就需要從國外進口。小型旋挖機動力系統是發動機和液壓系統傳動相結合的統一體,單純液壓系統的節能控制并不能取得較好的整機節能效果,發動機的控制對整機節能有很大影響,因此大部分使用進口康明斯發動機;也有一部分使用中外合資的康明斯發動機。這給液壓系統和發動機的維修帶來很大麻煩,進口配件需要的時間長、價格昂貴、維修需專人,這樣嚴重影響了小型旋挖機的施工進度,增加了小型旋挖機的投資成本。目前,配件國產化并質量好的生產企業較少。因此,攻克關鍵技術以過硬的國產化配件取代進口配件是必由之路。
小型旋挖機發展面臨的第二個問題:
小型旋挖機操作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影響很大。小型旋挖機操作是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一個特殊職業,國家沒有相關的專業學校對操作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也沒有系統深入的基本理論的研究,這就造成了這個職業與的實際需要的空檔與缺位。通常是購買小型旋挖機的單位派人員到生產廠家進行短暫的學習和培訓;再有就是隨著生產廠家服務體系的優化,選派專業技術人員登門為客戶開展專業培訓;還有便是操作人員直接上機操作學習,在實踐中摸索并積累經驗。小的毛病可以由售后服務人員幫助解決,大的毛病尤其是進口的配件售后人員也解決不了,只能找專家。優秀的操作人員不是一個月或是一年所培養出來的,一個好的操作人員是在系統地學習、不斷實踐摸索、積累豐富的經驗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優秀的操作人員能夠使鉆機事故發生少、工作效率高、安全系數大、節省燃料、維修費用低。從這個問題看,有人說工程機械操作手將成未來的熱門職業,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小型旋挖機發展面臨的第三個問題:
鉆桿質量不過關及型號規格不統一的問題形成制約。一是由于國產鋼管在鋼管加工時圓度和直線達不到設計要求,這就造成強度及精度,都不能滿足施工的最大要求;二是鉆桿加工工藝還處于摸索之中,焊接質量不能保證,焊后易變形;三是齒套及齒條鋼才質量差,維修次數多;四是由于鉆桿工藝相對簡單,利潤高,鉆桿廠家多,偷工減料,這就造成在施工中斷桿、掉鉆桿、卡鉆桿現象時有發生。出現事故后,必須動用重型吊車、鋼絲繩、大量人員,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損失少則幾萬,重則幾十萬元;五是型號規格不統一,鉆進與鉆機之間不能通用,使用、更換、維修等諸多不便。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努力提高小型旋挖機鉆桿生產技術質量,同時盡可能的統一其型號與規格。
小型旋挖機發展面臨的第四個問題:
小型旋挖機施工效益的問題已經顯得越來越突出。隨著小型旋挖機數量不斷的增加,供已經遠大于求,鉆機施工價格已進入激烈的競爭階段,價格有原來的近2000元降至現在的200元左右;同時反循環鉆機的發展也加劇了小型旋挖機施工價格的競爭,(反循環鉆機價格低,大約是小型旋挖機的十五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操作簡單,油電能同時使用,用工少)這就要求施工單位在壓縮成本的同時,逐步在鉆機之間形成一個行業協會,組織協調一定區域乃至全國的鉆機,以形成統一的市場,合理調度,充分發揮每一臺鉆機的作用。
小型旋挖機上述四個問題是“硬傷”,唯有盡快開發我們自己高起點、高科技和高質量的新產品,真正實現小型旋挖機及配件的國產化、標準化、優質化、統一化和優秀機手培育的正規化,才能助推我們的小型旋挖機行業全面發展,從而邁向世界一流。
上一篇:旋挖機鉆桿鉆頭的打撈方法大全
下一篇:旋挖機斷方頭的預防和解決方法